料品编号的基础概念

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 

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  在电脑化过程中,第一个接触的问题便是料品编号,一般从未电脑化的用户会单纯的使用流水号,而这样的方式缺点相当多,除非是使用条码输入,不然这样的编码方式并不具备任何意义,料品一多之后便无法管理,也会因此发生同样商品不同产品编号的情况。在管理上,经常会将产品作分类,例如大类、中类、小类,如此一来,不管在分析进货/销货状况(类别销售状况),在整批修改产品价格时,可一次修改整个类别,对于价格修改是相当轻松,最重要是在人工输入的场合中,透过大分类先过滤,中分类再过滤,小分类再挑选的方式可快速选出对应的产品。

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  在电脑的实际操作上,有两种方法。

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  一种是产品编号区分成几个区段:然后分别给定不同的代号。XX-XXX-XXX: 在这一个例子产品编号分成三个区段。分别为二个码、三个码、三个码,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代码,代表不同的意义。这样的好处是产品编号有几个区段有几个代号均可自行定义。但缺点是,往往系统无法配合自行定义的区段,给予相关的类别报表。且万一产品编号实施一阵子之后,想要调整其分类则工程是相当浩大的。

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  第二种方法是:利用额外的字段,分别纪录大类、中类、小类,这样做法的好处是随时可增修大类、中类、小类,并且可随时修改与产品编号的关系。至于类别分析销售状况,也可轻易达成。

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  在系统中的产品档除了可定义大类、中类、小类之外,还提供产生整批料品编号的功能。这个功能主要目的是,利用大、中、小类的代码,自动产生产品编号,取代人工一个一个编制产品编号。

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  而这样的规划甚至被应用在服装业,在服装业里产品的分类是相当重要。因为,一件衣服往往会有多种SIZE,多种型号。在电脑的世界里,这意味一件衣服这种料品编号可能需建立一次多个。例如,衣服的编号是:AAAA且有4种SIZE及3种型号,那就需一次建立12个料品编号。

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  在系统中,不仅报表会结合大中小类作分类,甚至单据的输入也会结合大中小类分类。如此一来,才能真正符合管理上的实际需求。